赢咖开户
你的位置:赢咖开户 > 关于赢咖开户 > 黄埔军校一期录取的学员都有谁?既有国民党的一级上将,又有我党的元帅
黄埔军校一期录取的学员都有谁?既有国民党的一级上将,又有我党的元帅
发布日期:2024-06-14 21:36    点击次数:65

来源:团结报

黄埔军校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行,并对此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,其第一期学员的招生与入学情况尤值得关注。

黄埔军校图册_360百科

1923年初,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。鉴于以往革命斗争的教训,孙中山决心创办一所培养革命军人的军官学校,造就一支服从革命政府领导的军队。1924年1月,孙中山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下令筹建陆军军官学校,委派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。孙中山对军校招生一事尤为重视,委托当时来自各地的国民党一大代表为黄埔军校推荐学员,国共两党的地方组织也积极发动、推荐优秀青年报考军校。中共中央在党内发出通告,号召各地的共产党员、青年团员积极报考。其《通告第六十二号》称:望各地速速多选学校中的共产党员、青年团员及国民党左派同学前往广州投考,“此事关系甚大,各地万勿忽视”,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于是很快传到全国各地。为了招收到优秀青年入学,国共两党人员也都倾力推荐、介绍身边的优秀青年积极报考。

经孙中山和廖仲恺的介绍、推荐考入黄埔一期的,有卢德铭、荣海襟、甘达潮、荣保辉、赵子俊、荣有略等人,这些人大多是粤籍。其中孙中山亲自出题考试并推荐卢德铭入学的事尤为感人。卢德铭,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县双石乡狮子湾(今为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民主村狮子湾)一个富裕家庭。1921年考入成都公学,受五四运动的影响,阅读了《新青年》等书刊,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、军阀混战十分不满。1924年初,卢德铭得知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,即决心报考。他找到曾任孙中山秘书的老同盟会员李筱亭,请求为自己写一封推荐信。但当卢德铭赶到广州时考期已过,只得拿着李筱亭的推荐信求见孙中山。孙中山见到推荐信说,那好,我来考考你吧,并提笔写下“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”一题。卢德铭写出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,孙中山看罢十分赞许,为卢德铭写了一封推荐信,使卢德铭得以进入黄埔军校。

在黄埔一期学员中,经李大钊推荐进入黄埔军校的学员有曾扩情、孙元良等十数名之多。他们绝大多数为北京各校在学或肄业的学生,包括北京大学、北京政法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朝阳大学、直隶第二师范、北京商业学校等。毛泽东当时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局秘书、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、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,负责黄埔军校在上海的招生事宜。因上海属于北京政府控制下的地区,招生工作是秘密进行的,某些省推荐的考生先到上海集中,经筛选考试后再赴广州复试。经毛泽东筛选考试进入黄埔一期的湘籍学员有蒋先云、张际春、伍文生、李汉潘等人。毛泽东给在上海通过筛选考试的学员发放路费和证明,送他们分别乘火车或轮船秘密前往广州。当时,23岁的徐向前(时名徐象谦)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某小学。不久前因在课堂上讲述辛亥革命、巴黎和会问题等遭校长干涉,被迫辞职。一位国民师范的同学与其相商报考黄埔军校,于是又约了数名同乡一起报考,先来到上海,经筛选考试后南下广州,成为黄埔一期的学员。此外,胡公冕、董必武、何叔衡分别在浙江、武汉、长沙等地也推荐了大批热血青年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。

当时身在陕西的杜聿明刚中学毕业,听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准备去报考,但遭到父亲的反对,不得不改去北京,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。在京期间结识了陕西同乡阎揆要、关麟征等人,终决定与阎揆要、关麟征、张耀明等十余人同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。但到达广州时报名时间已过,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、曾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介绍、推荐,最后全部被录取,其中多人日后成为国共两党的重要将领。经于右任介绍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还有唐嗣桐、董钊等60余人。

1924年4月28日,军校录取工作结束,正式放榜,总共录取学员470人,其中正取生350人,备取生120人。所有学员编为4个大队,第一队有:蒋先云、徐向前、宋希濂、贺衷寒、王尔琢等;第二队有:郑洞国、周士第、张际春等;第三队有:陈赓、杜聿明、阎揆要、侯静如等;第四队有:胡宗南、荣耀先等。1924年6月16日,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在军校大操场举行,孙中山发表讲话勉励学员:“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,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,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,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……才可以达到革命的目的。”

经过介绍、推荐与考试成为黄埔一期的学员,其大多是怀有革命思想的热血青年,并且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社会经验。虽然后来由于国共合作的破裂,导致这些学员由于不同的政治立场而兵戎相见,但其多数人都在北伐与抵御外敌侵略的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,英勇战斗,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荒腔走板!台湾地区“海防”失守防不住一人,12海里成为笑话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