赢咖开户
你的位置:赢咖开户 > 最新动态 > 毛主席和萧子升穷游,遇一村姑给二人看相:你将来可能会做山大王
毛主席和萧子升穷游,遇一村姑给二人看相:你将来可能会做山大王
发布日期:2024-07-11 18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毛主席的老师兼岳父杨昌济先生,有三位得意弟子,分别是毛主席、蔡和森以及萧子升,而这其中,毛主席与萧子升的关系最为密切,二人志趣相投、性格相近,加上年龄相仿,且也都在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,自然而然的,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。

曾经在萧子升毕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毛主席就因为思念老友,连续给萧子升写了13封信,其中有好几封信的开头,毛主席都写到“日来思念甚殊”。

由此可见,二人当时的友情是相当的深。

也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友情,当时的毛主席与萧子升在一起做了不少事情,比如著名的“新民学会”,就是他们二人合力办起来的。

除此之外,二人在1916年时尚未毕业时,还曾完成过 一个“壮举”,什么壮举呢?即为了增长阅历和更好的了解社会,他们决定利用暑假期间,不带一分钱,从长沙出发一路步行,穷游湖南。

而在这一路上,发生了不少十分有趣的事情。

毛主席与萧子升的穷游计划,其实是二人的临时决定,说的简单点就像是现代流行的那句话,即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一样,二人在有了这个念头之后,简单一商量,就做出了这个决定。

当然,虽说是穷游,但起码的准备还是要有一些的,因此,在经过一两天的准备之后,二人便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出发。

至于行囊里都有什么?东西并不多,每个人只带了一把雨伞,另外打了一套换洗的衣服和毛巾,剩下的就是带了一些纸笔之类的物品,而钱则是一分没带。

就这样,二人在当年的7月,从长沙小西门出发,踏上了旅程,不过,原本意气风发的二人在走出来没多久,就遇到了第一个困难。

因为要渡过湘江,所以就要坐船,但坐船则需要钱,可二人一分钱都没有。

怎么办?当时的毛主席和萧子升也不知道,于是,二人坐在湘江边上商量了半天,但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想到一个主意,总不能就这么回去吧?

一直到最后,还是毛主席主动出面,向岸边的一个船夫详细讲明了自己是学生出来游历的,身上没有钱,而这船夫也是好人一个,看他们二人不像是骗子,最终同意,免费把他们渡过河。

就这样,二人幸运的坐了一次不花钱的船,也解决了出门以来遇到的第一个问题,但等他们过河之后,第二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迎面而来。

在过河之后,二人一路走一路聊天,一直走到宁乡(今长沙宁乡市),时间已过中午,而二人这才觉得,肚子咕噜噜叫,原来,从上午出发到现在,两个人滴米未进,因此,急需找点吃的填饱肚子。

但问题就在于,两个人都没带钱,所以去哪里吃饭呢?

为了解决肚子问题,两个人开始一路“讨饭”,但当时那个年代,普通的农家自身温饱尚且成问题,哪里还有余粮去接济两个过路的穷学生呢?

所以,讨了半天,二人还是没能吃到一口饭,并且因为不停的走路,让二人愈发饿的两眼发昏。

于是,毛主席就和萧子升商量,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,得找一个相对殷实的人家去“讨饭”才成,而当时相对殷实的人家,那也只有读书人家了,毕竟能读得起书,起码说明了经济上还算不错。

因此,两个人一打听,得知附近有一位姓刘的老学究,据说还是清朝的翰林出身,在问清楚这位刘翰林的家在何处之后,毛主席和萧子升便硬着头皮前去敲门。

之所以说硬着头皮敲门,毕竟他们当时也不知道这位刘翰林会不会招待他们这种穷学生,而为了不空手而来,两个人还临时作了一首诗,一来作为敲门砖,二来用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来意:

翻山渡水之名郡,竹仗草履谒学尊。途兼白云如晶海,沾衣晨露浸饿身。

这首诗,仔细去品读的话就会发现,写的非常有意思,前两句中用“翻山渡海”和“竹仗草履”,表达了自己的身份,也就是出来游历的,同时,又用“学尊”一词,恭维了刘翰林这个读书人。

而后两句,则是在进一步恭维刘翰林的基础上,表达了自己的来意,比如用“白云”来暗喻刘翰林的隐居生活像白云一样超脱世俗,最后的“浸饿身”意思就简单了,即我们饿了,想在你这里讨口饭吃。

不得不说,这读过书的人,就连“讨饭”一事都能说的这么文雅,那么,这位刘翰林在看到这首诗之后,又是什么反应和态度呢?

最开始,刘翰林认真的读完了这首诗,并简单的与二人交谈之后,仅是让二人稍坐,然后居然站起身来走了。

这个举动,让萧子升和毛主席颇为意外。

他们原本以为,要么是会被直接赶出来,要么是会被招待一顿饭菜,但刘翰林不做表示却掉头就走的做法,实在是让他们想不明白。

于是,二人在刘翰林家中的堂屋里,一边忍受着饥饿,一面揣测着这究竟是什么意思?

说来说去,两个人就互相安慰,认为这刘翰林一定是给家里人交代准备饭菜去了,毕竟作为一个老学究,是不可能读不懂那首诗里的意思的,但随着等的时间越来越长,两个人心里开始有些慌了,因为实在是太饿了。

一直等到最后,刘翰林这才姗姗来迟。

而刘翰林出来之后,却并没有向二人提到吃饭的事情,而是面带微笑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,递给了他们。

萧子升眼尖,一眼就看出这小纸包里大概率是钱,而等他接过来之后用手轻轻一捏就知道,这钱好像还真不少。

而之后,刘翰林便向二人道别,而萧子升和毛主席也十分知趣,随即便离开了刘家,出门之后,两个人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打开了那个小纸包一看,好家伙,居然有足足40枚铜元(民国初期的一种货币)。

这笔钱,对于当时的两个穷学生来说,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,于是二人迅速找了一家小饭馆,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顿,终于算是解决了肚子问题。

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,这个刘翰林为什么平白无故的会给两个穷学生一笔钱呢?实际上,刘翰林的做法,处处显示了他是一个深谙察言观色之道,也颇懂人情世故之人。

毛主席和萧子升,虽说穿的比较破旧,但两人都是读过书的人,自身所带的气质就不像是那种要饭的乞丐,而作为阅人无数的刘翰林来讲,这点他还是能看出来的。

而在萧子升的回忆里,也提到了这一点,当时刘翰林在见到二人并稍坐端详后,说的第一句话就是,“你们怎么这样的装束?难道糟了什么意外?”

所以,刘翰林从一开始,就大概知道眼前的两个年轻人并非是乞丐之流,同时,再看二人的形象,更确定了这一点。

毛主席和萧子升什么形象呢?首先,毛主席身材高大,而当时的湖南人普遍身材不算太高,所以毛主席这样的身材,往人群里随便一站,都是鹤立鸡群的存在。

而萧子升虽说没有毛主席的身高,但他身上的气质也说明了不是一般人,萧子升的父亲曾留过洋,这就说明了其家庭家境还算优越,同时也是书香门第,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,自然有着普通人不一样的气质。

并且,在刘翰林与二人交谈时,毛主席与萧子升的谈吐以及礼仪,更让刘翰林确定,两个年轻人非常人。

其中最有意思的,是刘翰林在不动声色之间,就问出了毛主席与萧子升的大概情况。

当时刘翰林就问,“你们从哪里来?”,二人就回答是从长沙来,而刘翰林紧接着就继续问,“你们在长沙做什么?”,而萧子升则回答,“我们是省城的学生”。

一句省城的学生,就说明了他们的身份,也拉近了三人之间的距离,毕竟大家都是读书人嘛,但仅仅如此还不够,万一是假冒的学生呢?于是,刘翰林就给二人出了一个“考题”。

刘翰林就问,“你们读过古文吗?”,这次是毛主席接的话,当时他说,“读过《十三经》、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”。

听到毛主席这么说,出身翰林的刘翰林十分高兴,于是他马上就问,“既然读过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,那么你认为谁对这两部书的评注最好?”

这个问题,十分的刁钻也十分的高明,一来,刘翰林没有去问这两部书里的内容,而是问谁写的评注好,这就需要回答的人不仅要对这两部书熟读,同时还要触类旁通,对两部书有关的注释、解读等书籍也要熟悉。

二来,问谁的评注最好,还能从这里看出回答之人是不是那种只会“读死书”之人,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,因为有一大部分学生,都只会读而不去想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只会死记硬背,而没有理解贯通。

对于这个刁钻且高明的问题,毛主席是这样回答的:

“最好的《老子》注是王弼(三国时期著名经学家),最好的《庄子》注是郭象(西晋玄学家)写的”。

毛主席的这个回答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如今你在大街上向两个大学生提问,“读过高数没有?哪一版的高数教材最好?”,原本你想难住对方,结果对方轻轻松松、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哪一版是最好的。

这叫什么?这就叫能耐。

话说到这里,刘翰林已经十分开心了,眼前的这两个年轻人让他十分满意,值得他施以援手,于是,他起身回屋拿了一笔钱,送给了毛主席和萧子升。

就这样,毛主席与萧子升得以饱餐一顿,然后两人继续前行,期间还曾夜宿河滩,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游,先后途径长沙(县)、宁乡、安化、益阳,行程达上千里,最后来到了沅江。

沅江,即如今的沅江市,现为湖南省辖县级市,属湖南益阳代管,而在这里,毛主席与萧子升遇到了一位很有意思的人。

此人是沅江当地一家小旅馆的主人,按照萧子升的回忆,是一位年纪大约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,名字叫做胡茹英,长相十分秀气,且谈吐文雅,一看就是那种念过书的人。

而当时毛主席和萧子升在抵达沅江并游历数天之后,决定找个旅馆好好地歇一歇,然后往回走,因此,就住在了胡茹英的店中。

在入住的当晚,两人在这家店的大厅用餐,由于当时没啥客人,加上两人一直在谈论一些对书籍上某个知识的见解,就吸引了胡茹英的注意,于是,胡茹英好奇的走了过来,开口询问,“两位先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?”

毛主席当时就微笑的回答说,他们从长沙来,这个回答让胡茹英十分惊讶,因为沅江离长沙差不多有上千里(指旧时之路,非如今的高速路),而当得知二人是一路走着来的后,胡茹英惊讶到了极点,表示不相信有人会走这么远。

并且,当萧子升开玩笑说他们二人是“乞丐”时,胡茹英更不相信,提出自己自幼跟祖父学过看相,而观察他们二人的神态和举止,一眼就知道压根不是什么乞丐。

胡茹英的这番话,引起了毛主席和萧子升的好奇,于是,二人就请胡茹英分别为自己看一看,当然,作为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他们,对此也只是持一种好奇的心态而已。

最开始,胡茹英还不太愿意看,但架不住二人的极力邀请,最终就为二人分别相了面。

而在胡茹英的口中,萧子升是一个性格如清水一般的人,意思是性格温和、脾气好,而这一点确实如此,毛主席就给萧子升起过一个绰号叫“萧菩萨”,说的就是他性格温良像菩萨一样。

除此之外,胡茹英还说萧子升一生都将会在流浪中度过,而纵观萧子升的人生,确实是这样,其余生一直都流落于欧洲、美洲。

而在为毛主席相面时,胡茹英则说,“你将来是要做大官的人,或者是做山大王,总之你雄心勃勃,未来不可限量”。

对于胡茹英的一番话,毛主席和萧子升都只是觉得有趣,所以才任由她说了下去,哪怕是胡茹英说到一些所谓不好的地方,两个人也没有丝毫不快,反而认认真真的听胡茹英说完。

而随着谈话的持续,三个人也开始熟络起来,当毛主席和萧子升把他们这次出游的前前后后都告诉了胡茹英之后,让胡茹英顿感佩服,不住的感慨,“若不是上有母亲在家,那一定跟你们去试试这种“叫花子”的生活”。

次日,毛主席和萧子升便告别了胡茹英,踏上了回程之路,而在经过一番长途跋涉之后,两个人终于回到了长沙,此时的二人,一身破衣烂衫,形象差到了极点,但却丝毫不在意,反而觉得通过此行,让精神上极为充实。

在毛主席波澜壮阔的人生之中,这次穷游只不过是他年少时的一个小插曲,但在这个小插曲中,毛主席与好友真可谓是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”,身边是无话不谈的挚友,脚下是说走就走的旅行,而这,正是青春最美的模样。



上一篇:沙特突传重大变局,向G7国家发出“威胁”?
下一篇:特朗普将与普京对话,“没有中间人”

友情链接: